万一联储局主席被炒 特朗普将面对金融市场“惩罚”?
(纽约22日彭博电)关于特朗普是否会(尝试)解雇联储局主席鲍威尔,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摆在了明面上,然而,真没几人搞懂他的动机。
特朗普想让鲍威尔下台,而且是越快越好。他在自己的Truth Social账号上已经明确表达过这一点。上周五,白宫首
席经济智囊哈塞特也证实,特朗普确实有意撤掉鲍威尔。不过,特朗普是否真的会动手(撇开法律问题不谈)还不确定。
《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的顾问团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说服了他:如果他真的解雇鲍威尔,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更大的恐慌。眼下来看,他还没有下这个决心。
这里值得指出的一点是,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往往会让实体经济付出真金白银。举个相对微观的例子:上周,汽车租赁初创公司Turo宣布裁员15%,原因是首次公开售股(IPO)窗口彻底关闭了。股市下跌最终会带来裁员,这就是现实。
暂且不谈金融市场的动荡。总统当然希望利率更低——从各方面来看这都说得通。利率降低会让车贷和房贷利率、企业融资成本更低,哪位总统不想要这样的经济环境?
但设想一下:如果特朗普真的解雇鲍威尔,换上一位听命于他、上任就大幅降息的人——这对特朗普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恐怕现在对特朗普(当然对所有参与美国经济的人也是如此)最令人不安的图表之一是:自“解放日”以来,美国股市出现明显的避险抛盘,而长期国债回酬率节节攀升。
关于10年期国债回酬率,大体上是反映市场对未来10年联储局将如何调整隔夜利率以实现2%通胀目标的预期。
联储局的政策利率主要影响的是短期借贷成本。所谓“长期”其实是无数个“短期”叠加而成。市场当前的信号是,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在“解放日”之后,联邦基金利率未来10年会升到比之前预期更高的水平。
私营部门的借贷成本通常是以美国国债回酬率曲线上的不同期限点位作为基准。以房贷为例,这是普通美国人与利率之间最直接的连接方式之一。房贷利率通常是在10年期美债回酬率基础上再加一个利差,所以自“解放日”以来,随著10年期回酬率上涨,房贷利率也随之上升。其他金融工具则可能挂钩曲线上的不同期限。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即便联储局现在选择激进降息,也无法保证那些真正影响实体经济的利率就会同步下降。因此,即便采取行动,在短期内也未必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拉动。
就理论而言,联储局确实有一套可以“机械性”压低所有利率的工具,即所谓的“回酬率曲线控制”。联储局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依靠其几乎无上限的资产负债表,宣布买入所有回酬率高于3%的美债。这么做的确可以让市场利率压下来。
但问题是,现在市场“集体智慧”给出的信号是:为了兑现联储局在通胀方面的承诺,3%的利率还远远不够,至少要平均达到4.3822%。所以,如果联储局真的这么做,市场将会解读为该中行放弃了控制通胀的承诺,从而导致美元显著贬值。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当前,联储局对持有美元的人做出的“承诺”是:你用美元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每年最多只涨价2%。这听起来很抽象,但值得停下来仔细想一想。人们总说美元不再“锚定”任何东西,其实并不准确。美元现在“锚定”的是一篮子商品。长期以来,由于美国政策制定者做得相当不错,这一篮子商品的价格每年只略微上涨。一些人甚至觉得2%的通胀已经太高,但不管怎样,这就是当前美元持有者与联储局之间的“隐性契约”。如果联储局突然在实际行动中(哪怕是间接地)承认,这一篮子商品未来每年的涨价幅度将高于2%,美元将会显著贬值。
学者霍菲格(Bruno Höfig)、科隆比尼(Iderley Colombini)与穆勒(Leonardo Paes Müller)曾写道,从历史演变来看,美国货币政策的框架已从“金本位”演变成他们所说的“物价指数本位”。过去,美元可以兑换黄金;现在,它“兑换”的是由消费价格指数(CPI)或个人消费支出(PCE)这类物价指数所衡量的一篮子商品与服务。
过去几年,联储局在实现通胀目标方面确实严重偏离了轨道,难道该中行不是早就“违约”了吗?
2022年,美元对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大幅下滑,但对一篮子其他货币却显著升值。市场给出的判断是——要么联储局“赴约”的地铁坏了,要么该中行搭错了车。那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联储局低估了供应链受冲击的规模和财政
扩张的影响。但说到底,全球几乎所有中行都犯了同样的错,所以我们不会因为这事就“跟联储局分手”。况且,联储局非常重视沟通,甚至可以说有点“话痨”,大家能实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联储局并没有“已读不回”。
但如果今天只是因为“总统想要”就随意压低利率,从而让通胀重新抬头,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相当于对全球美元持有者发出了一个信息:联储局并不把“准时赴约”当回事。
即便是在1971年之前,美国其实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金本位。美国实行的,更像是一种“承诺以黄金兑换美元”的本位制度。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建立在法治、规范基础上的承诺——你拿著美元来,美国政府会兑现它,给你黄金。今天的“物价指数本位”其实也是一样。并没有哪条法律写明“美元每年最多只能贬值2%”,但持有美元的人相信联储局是一个严肃、守诺的机构。如果联储局变成一个对总统唯命是从的机构,那这一信任基础将遭到根本性破坏。
“特朗普2.0政府”的种种作为其实是对政治规范和制度架构的系统性挑战。在遣返移民等问题上,美国正在面临宪政结构和三权分立理念的严重危机。这或许会对美国体制造成长期伤害,但在短期内,政府的确能“赢”一把:特朗普想让一些人离开美国,他们就真的被送走了。
但要是换成联储局这样的机构,连这种“短期胜利”都很难看到,经济变好根本无从谈起。
不过,有一个领域的确可能会从中受益。理论上,美元走弱有助于提振美国出口。但问题在于,很难准确判断哪些出口产品会因美元贬值而自动变得更具竞争力。比如,美元走弱并不会立刻让美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更有优势,也不会突然提升波音的产能。真正可能受益的,或许是农业领域。美元贬值可能有利于增加大豆等农产品的对外销售。
The content is a snapshot from Publisher. Refer to the original content for accurate info. Contact us for any changes.
Comments